
大正五年 日人伊藤在日月潭邊興建豪宅 取名涵碧樓
大正六年 埔里大地震 許多房舍倒了 涵碧樓屹立不搖 從此佳評如潮
裕仁天皇來了 天皇之兄~梨本宮來了 蔣介石來了
這裡變成王者權力的舞台 這裡是涵碧半島的涵碧親水步道
從一條原本充滿神秘禁忌的王者秘境
到尋常百姓都能一親芳澤的平坦步道
來到日月潭 別忘了來涵碧步道 觀潭景 憶當年

涵碧步道位於水社碼頭西側 入口 從梅荷園開始
梅荷園 早期是先總統蔣介石 來到日月潭時侍衛隊駐紮營區
戒備森嚴 一般民難窺其貎
這建築清幽美麗 許多人看到第一眼就會脫口而出~好美的別墅 怎麼樣才能住
這好美的別墅 其實是公廁 驚訝吧
來到梅荷園 一定得享用一下 當然 別忘了如廁禮儀 一保她清麗的面貎

梅荷園 在日月潭風管處經營下 設有木製廊道及情人雅座
坐在這裡 觀水賞景 十分享受 夜晚在燈光襯托下 更顯浪漫

梅荷園旁 是涵碧步道的入口 入口處右上方 有個耶穌堂
<耶穌堂~蔣介石與上帝的對話之處> 裡面有什麼 點進來 看一看吧

一路湖光一路山徑的涵碧步道
向左看 碧綠透亮的日月潭水 閃閃動人

回頭望水社碼頭 藍天碧水 白船點點 怎麼拍怎麼美

蔣公涼亭~ 這個涵碧半島上赫赫有名的蔣公涼亭
是當年蔣介石先生與夫人 眺望日月潭的最佳涼亭 也是全台灣唯一一個戰備涼亭
當介石先生與夫人欣賞湖光山色 涼亭下方 正由警衛荷槍實彈 警戎著日月潭湖面

涵碧樓的後門 有一出口 可直接前往蔣公碼頭 也是涵碧樓貴賓們的專屬碼頭

涵碧半島近水處 育樂涼亭前方草地及親水步道 可以回望涵碧樓 及 日月行館

育樂亭~ 位在涵碧半島上的育樂亭 建於民國50年
這座中國式的六角形涼亭 亭內掛著介石先生育樂篇的語錄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提示國人親近山水的可貴 涼亭前的廣場 視野極佳

日月潭的船屋 與 四手網
早期日月潭漁民利用麻竹綑綁成船屋 置於潭上
前端 以竹竿擋起一四角形的魚網 利用槓桿原理下網收網
竹筏上則有一拱狀船屋 可供居住
儘管重收成 但當地漁民也有自己的一套生態保育理念
當地人說~五指抓回去吃 三指的放給子孫吃~ 講究的是生態的生生不息
這座中國式的六角形涼亭 亭內掛著介石先生育樂篇的語錄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提示國人親近山水的可貴 涼亭前的廣場 視野極佳

日月潭的船屋 與 四手網
早期日月潭漁民利用麻竹綑綁成船屋 置於潭上
前端 以竹竿擋起一四角形的魚網 利用槓桿原理下網收網
竹筏上則有一拱狀船屋 可供居住
儘管重收成 但當地漁民也有自己的一套生態保育理念
當地人說~五指抓回去吃 三指的放給子孫吃~ 講究的是生態的生生不息

過育樂亭後 遊客更顯稀少 大多數人走到育樂亭就會往回走

如果有時間 這步道才1.5公里 真的很適合走一圈

溢水口~ 日月潭水壩 並沒有一般水庫的水閘門 因此才有溢水口的設計
當地人稱這溢水口為天井 是為了水量接近滿水位時 將水排出的

日本人興建日月潭水庫 將水社 及 頭社壩體 以水庫滿水位748.48公尺設計
台灣電力公司歷年來 也都將水位管制在這目標範圍內 進行發電作業
抽蓄電廠完成後 水位調控功能轉移 溢水口就很少用的到了
留下這麼一個溢水口 供後人憑弔

看到教師會館的牌子 日月潭形成一個向內凹的狹長內潭
隔著水面 可眺望水社壩堤 及 龍鳳宮

龍鳳宮~ 位居日月潭西北方 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宮前的水域 有浮嶼片片 浮嶼又稱草坡 浮田 是日月潭特殊的生態景觀
是架竹為筏 上面載著土壤 並種植水生植物 讓潭中魚蝦產卵繁殖之用
目前日月潭所見的浮嶼 大都以種植穗花山奈等水生花草為主
看 步道快結束時 眺望的這片空地 便是中興停車場
下次 來日月潭 時間夠的啦 記得來這裡繞一繞吧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