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烏瀨溫泉 井上溫泉 到清泉溫泉
這裡 在不同的朝代 有不同的名字
年代悠悠流轉 清泉潺潺流動
在這美人湯的一彎新月裡 留下未來回憶的故事吧
站在吊橋回頭望 清泉 有股小家碧玉的柔靜之美
夏夜來臨時 站在吊橋往下望 可以看見滿山飛舞的螢光 那比星光 更迷人
吊橋 是個很妙的東西
聯繫了河流的兩岸 打開居民對外的交通與視野 現在 它成為我畫面的主角
一彎新月的溫泉泡腳池 尚青A溫泉 來泡腳 讚啦
想像半夜沒有人 來這個泡澡 一定更讚
吊橋的這一頭 綠意盎然 為這炎熱的九月 帶來無比清涼
山高林密 易守難攻 是清泉的特色 這濃密的綠林 在今日 淨化了視野與心靈
星期二的下午 沒有什麼人 這是我第一次 見識到清泉的美
溫泉泡腳區 在未開發之前曾有簡單的石寮 石寮分為三個等級
一個是最高級的泡湯區 供張學良與一些高階軍官使用
次階的石寮為供看守張學良的守軍使用 最後的則是供一般民眾使用
這些石寮 在葛樂禮颱風一併被沖毀了 如同過往的故事 消失在歷史的洪流裡
這兩位幸福的遊客 懂得在平日來享受 這一池的清靜
如果可以 我希望您能平日來 這樣 您可以跟我一樣 看到這裡純淨的美
你來 你看 你體驗 慢慢的 好好的 享受這大自然的恩賜
美麗的蔥蘭 就像是平日的清泉 清麗可人
蔥蘭~ 石蒜科 又名玉簾 白菖蒲 風雨蘭 常被栽植在庭院兩側
位於清泉大橋北側 這裡 曾是日軍培訓台灣兵的軍事訓練所
隨著日軍敗退 歷史翻轉 成為國民政府囚禁一代名將的清幽地點
民國52年 葛樂禮颱風 沖毀這塊地
由於這兒屬於土石流敏感區 因此張學良故居 後改建在上坪溪南岸新址
告別清泉前 抬頭一望 碧綠的枝椏 吐露出生命的光華
一如清泉在無數風雨的打擊後 依舊挺立
別了 清泉 我還會再看你的 希望那時 仍可見到你一如往昔的清麗純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