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176.jpg
永遠的太魯閣 瑰麗的台灣之寶
在垂直的山壁上 有著一刀一斧穿岩鑿壁 用生命雕刻換來的錐麓古道

AA16.jpg
狹窄的山徑上 太魯閣人來了 日本人來了 現在 我們也來了

多少的歷史過往 隨著山谷間乍起的微風 飄散在風中
過客匆匆 只有日光月影 白雲悠悠 伴著這千仞孤壁 守著漫長的寂寞
AA7.jpg
錐麓 這兩個字 源始於十七年前的一個夢

年少的青春 讓我們
跟著太魯閣步道小書 帶著水 就想一探這壯美的桃花源
崩斷的路 阻擋了前行的路 年輕的夢 深埋心中 等待發芽 生根 茁壯
拿著通行證 默默看著對岸 看著滾滾立霧溪 無法平息內心的激動
這等了十七年的夢 終於在踏上錐麓吊橋的那一刻 才有真實的感受
AA6.jpg

右上/巴達岡一號吊橋~ 光陰似乎沒在它身上 留下什麼歲月的痕跡
   是的 這裡仍是當年的錐麓 仍是心中的那個桃花源 Oh Ya我們出發了
  

AA3.jpg
左圖及右中/十七年前的立霧溪 太魯閣族人在此搭建簡便的竹橋 方便過河
走在國家公園搭建寬敞平穩的吊橋上 我仍忍不住伸長脖子找尋那竹橋的身影
竹橋雖已不在 橋下那巨大的石頭 仍佇立在立霧溪 守著這亙
古的寂寞

AA1.jpg
沒有國家公園的入園同意書 是無法登上錐麓吊橋的
之前站在燕子口 曾聽陸客問導遊 導遊 為什麼那些人可上橋 我們卻不能去
居然有導遊說 那是座仙橋 只有仙人能進去 凡人是進不去的
哇~ 聽到這回答 我還差點滾下溪谷成仙去了
今天 申請到入園證 要完成多年夢想 心中飄飄然的 就當一回導遊口中的仙人吧

AA8.jpg
通過平穩的吊橋 來到對岸 步道就拾階而上 沒有當年下溪谷找路的辛苦
太魯閣國家公園 在此立了解說牌 讓遊客可以輕鬆快速的了解古道概況
錐麓古道承載量限制 平日60人 假日96人 不是想來就能來的喲
太魯閣國家公園錐麓古道自103年8月10日7時起
承載量提高為平日96人,假日(星期六、日及國定假日)156人
B0778.jpg

錐麓古道有全段及半段走法
全段是由慈母橋上 燕子口出 共長10.3公里
半段則是燕子口進 到 斷崖駐在所再返回 共長6.2公里

我們才剛由瓦拉米出來 所以走了燕子口到斷崖駐在所的半套路程 
AA9.jpg
忍不住再誇讚太魯閣國家公園 將這步道 修復的安全好走
雖然路途不再艱辛 但跟十七年前相比 身上的肥肉 也讓行程變的坎坷
AA10.jpg
由海拔247公尺的燕子口 經過海拔450公尺的巴達岡 到達750公尺的錐麓大斷崖
短短的二公里 落差五百多公尺 會喘是難免的 呼 好喘
AA11.jpg
上上上 上上上 不停的上 加油加油 不要輸給17年前的自己 加油圓夢去
AA12.jpg
漫漫古道 並沒有取水處 來此健行 請攜帶足夠的飲用水
山間乍起的微風 吹來的幸福的涼意 幸福 原來這麼簡單
AA13.jpg
走了一公里 植被開始變豐富 這是靠近巴達岡了吧
曾經有著部落的居住歷史 植被總是會有些不同的
A003.jpg
<悠悠巴達岡~巴達岡的前世今生 點進來 看一看> 
AA14.jpg
巴達岡部落之後 會再經過巴達岡二號橋 繼續奮力向上爬
到斷崖的短暫2.5公里 竟是如此的遙遠
汗直流 水直喝 
我們相對苦笑著 歲月的痕跡呵 太過明顯殘忍了
古道上出現一隧道 有點變化 總是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AA15.jpg
走出林間的小徑 視野開闊 山風徐徐 我們終於來到了傳說之地
走上錐麓大斷崖 天好近 山好綠 太陽好大
而腳下的立霧溪 變成蜿蜒的一條線 車子比玩具還小 人 幾乎看不到

AA17.jpg
心臟跟著雙腳 一起微微顫抖著 是驚嘆 是歡喜 是害怕
AA18.jpg
由立霧溪湧現的風 輕輕柔柔的 帶來了峽谷的脈動 峽谷的歡迎
AA19.jpg
這裡是台灣最壯美的一道秘境 看見
錐麓 看見台灣的瑰寶 看見永恆的太魯閣
pageA11.jpg
錐麓古道於大正3年-4年 
由梅澤柾警部 帶領蓮花港搜索作業隊開鑿完成
途中留有「開鑿記錄」刻痕 這刻痕在斷崖山洞的入口處 不算難找
另外在斷崖山壁上 也發現了田岡X的刻痕 不知道有沒有特殊意義
AA20.jpg
在中橫靳珩橋與流芳橋之間 有一片高600公尺 寬1200公尺的大斷崖面

很少人知道 上面細細小小的這條線 在中橫公路開通前 這裡也曾熱鬧過
AA22.jpg
很久以前 斷崖面上有著一條小徑 寬約30公分的山徑 是太魯閣族人的部落通道

當年族人行經此路 人人均捫壁蟹行 自始自終不敢交談
AA25.jpg

根據楊南郡老師的研究 昔日沿著主霧溪主流及其支流兩岸 住有太魯閣族人

這裡共有97個部落 約有1600戶人家
這些部落分為內太魯閣蕃 及 外太魯閣蕃 部落間的路徑多且交織
往來頻繁的部落 常因獵場的問題 發生爭戰 
        <本段摘錄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合歡越嶺古道調查與整修研究報告>
AA23.jpg
1914年 日本人因太魯閣戰役 闢建從太魯閣到霧社的軍用道路~合歡越嶺古道

為了加強治理太魯閣族人 全長70公里的理蕃路 每隔四公里 便設置警察駐在所
在太魯閣地區共設置42處警察駐在所 派了四五百名警力監督
同時在各駐在所 設立蕃童教育所 由日警負責教授簡單日語
AA24.jpg
1917年 合歡越嶺道在此段的拓寬工程 曾遭到莫大的困擾
據合歡越之一書作者宮村堅彌所述~
由於開鑿錐麓山腰峭壁上的道路,非常艱辛而危險,
自內地(按:指日本本國)招募來的工程人員均紛紛求去,最後竟至不剩一人,
不得已,只好至鄰近村落強徵山胞壯丁,每人均用鐵索捆綁腰際,
自斷崖頂懸垂而下,以鑿洞埋設炸藥⋯⋯。
        <本段摘錄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合歡越嶺古道調查與整修研究報告>
AA31.jpg
走在用命搏來的古道 怎能不感動

AA27.jpg
1933年 在局勢安定後 為發展觀光 將部份路線改道修築了~合歡聯絡道路~
並在1935年 改稱為合歡越 是當時台灣最熱門的登山健行步道

AA28.jpg
1915年完工的錐麓古道 位在三角錐山的山腹間 錐麓兩字 就是三錐山山麓之意
AA26.jpg
站在崖邊向下望 垂直險惡的山壁 750公尺的的落差 很難不驚
心動魄
看左下角那張圖 單單伸出一隻腿 我就抖了很久 哈 原來我也有懼高症
AA29.jpg
錐麓斷崖全長500公尺 路基狹窄危險 請盡量貼靠步道內側行走
除了小心落石 快速通過 遇到人員交會時 請彼此雙方皆需放慢速度 留意安全
AA30.jpg
這裡是位於3.1公里處的斷崖駐在所 寬敞的腹地 讓我們鬆口氣 享用午餐
DSC_0671.jpg
1915年設立 原名東麓分遣所 於1920年方改名為斷崖分遣所
1922年正名為斷崖駐在所 1934年廢止
20131228A306
往斷崖駐在所再前行50公尺 有日人設立的紀念碑 為了紀念1916年的馘首事件

AA32.jpg
這千萬年形成的山谷 靜靜的巍立橫亙在眼前 一如來時路
AA21.jpg
回程時 發現斷崖上的山洞裡 有座佛像 是心靈的寄託 是安全的庇佑
低頭靜默 感謝祂賜予的一路平安 內心深處 卻很想知道 祂會不會寂寞
AA33.jpg
完成十七年的夢想 別了錐麓 別了巴達岡 我大步的跨下山 想回到滾滾紅塵
AA34.jpg
上山時藏在2公里處的茶 成為回程唯一的留步 我背太遠了 應該藏在巴達岡才是
AA4.jpg
走出山徑密林 回到吊橋上 看著站在燕子口所看不到的峽谷風情
淙淙溪水 輕輕山風 盎然綠意 幽幽峽谷 這一刻 太魯閣只屬於橋上的我
AA2.jpg
急促的腳步在吊橋上放停 捨不得過橋
只因橋的那一頭 是紅塵 
站在橋上 就像仍在夢境裡
就讓我再當一會的仙人 讓站在燕子口的遊人羨慕吧
 
AA5.jpg
回到燕子口 我將圓夢的心 好好的收藏 埋起來
或許 再有個十七年 我們相約 再訪錐麓 巴達岡
未命名.png
想親自體驗錐麓的壯闊嗎? 一起來看看這個國際背包客票選第一名的台灣景點
二日遊行程在這裡,歡迎點進來。看一看哦。
跟我一起去爬山~錐麓斷崖。永遠的太魯閣2天1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隻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