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01.jpg
梅花湖~是小時候 熊家老爺最愛帶熊們去的地方
    也是大隻熊 帶同學回鄉時 最愛踏騎的點
    總在羅東借些單車 就飛奔而去
    曾幾何時 路變大了 而心中卻遺失到梅花湖的方向
這一天 為了工作 再回到梅花湖 一切 竟是萬般的陌生
兩台車 沿湖行 風輕輕吹著 陽光懶洋洋照著 蟬卻GG的勤叫著
騎遊間 彷彿見到年少的身影 彷佛聽見年輕的笑聲
一轉眼 一個彎 幼年時的夢想 少年時的輕狂 又拋回流浪路上
唯一篤定的是 關於梅花湖的一切 是再也回不來了a006.jpg
以前來梅花湖 總是從羅東就騎著單車來 現在在這裡 有整排的租車店
a007.jpg
濃濃的笑聲 由亭子傳了出來 我想這應該叫歡樂亭吧
a003.jpg
再次造訪 帶小朋友來畫畫 湖裡的水鴨及魚 是他們學畫的對象a004.jpg
一隻大白鷺 佇立湖中 與一群水鴨群聚岸邊搶飼料 完全不同的FUa005.jpg
涼亭旁有販賣飼料的機器 假日來 有時會有表演者唱歌
歌聲不錯人也親切 聽完歌 鼓鼓掌之外 也可以給予實質鼓勵
a008.jpg
梅花湖位在梅花社區裡 隸屬於冬山鄉得安村
得安村舊名~茅埔圍~ 原是茅草叢生的荒埔
先民用滿山遍野的茅草 建屋舍 立家園 形成聚落 再因隔著擺燕山與泰雅相接
為防泰雅侵襲 在聚落外種植綿密的雙層竹林為城圍 因此得名a009.jpg
梅花湖是天然蓄水湖泊 舊名大埤
民國43年 宜蘭縣文獻委員會將這裡選為蘭陽十八勝之一~鑑湖秋月~
而己故的縣長陳進東 曾做~鑑湖攬勝~一詩 使本湖以鑑湖之名為人傳揚
民國60年 蔣經國總統看見大埤 山光水秀 以其形似五瓣梅花 名之梅花湖a010.jpg

梅花湖舊吊橋在使用35年後 因安全顧慮拆除 重建新吊橋 卻引起激烈抗議
新的吊橋 像麥當勞叔叔倒栽蔥在湖裡 露出下半身雙腿
就是這角度 照給您看看

a011.jpg 
山腰間的三清宮 是全省道教總廟a013.jpg
根據姚瑩<東槎紀略>記載 嘉慶元年 吳沙召千餘人入墾頭圍
漳籍人士千餘名 泉籍少部份 而粵籍人士不過數十名
嘉慶十四年 發生漳泉械鬥 粵籍人士乃入墾冬瓜山一帶
梅花湖最早開發 可由主祀三山國王的振安宮見端倪 因三山國王是粵籍主祭之神
a019.jpg
就像LALU之於日月潭 梅花湖中的浮島 也是熊心中重要的梅花湖印記a014.jpg
島上的樹 總配合清風徐徐 為人們解暑
a015.jpg
左邊樹根上 有蛇脫皮的痕跡a016.jpg
蜂的窩
a017.jpg
梅花湖面積約18公頃 環湖周週邊約2.2公里
東南西三邊環山 湖畔地勢平坦度不一 但植生覆蓋良好
北邊開發較大 野生動物較少見 但湖畔仍有鳥類蝶類蹤影a018.jpg
梅花湖為羅東.寒溪間進入山區的起點 海拔約100公尺
a002.jpg
野薑花 薑科 蝴蝶薑屬 多年生草本 地下莖塊狀有類似野薑氣味而得名
新芽可煮湯 可鮮炒 花可煮湯 可油炸 可泡茶飲用
蝴蝶薑 因花形像一隻清幽潔的蝴蝶而得名 又叫蝴蝶花
盛開的蝴蝶薑 為梅花湖帶來一陣幽香 湖光花影 讓熊心生喜悅

a020.jpg
三面原生雜木林 是蝶類的棲息好環境
常見的蝶類有 烏鴉鳳蝶 黑鳳蝶 青帶鳳蝶 端紅蝶 琉球青斑蝶等
a021.jpg
一個午後 一片綠意
看著碧綠湖水 聞著野薑飄香 聽著眾鳥啁啾 便是人生好時節
a023.jpg
地靈人傑景無限  山色水波兩相宜  靜謐幽雅現祥氣  廟宇湖泊映日月
                           <摘錄自梅花湖碑文>
a022.jpg
a024.jpg
喂 這些朋友啊 你們也幫幫忙 你當這裡是你家哦
雖然假日人不多 也別把車子隨便丟在路上 為了自己方便 而造成別人的困擾
a025.jpg a026.jpg
沿著環湖的小路騎車 常可見聽到不同的鳥聲 十分悅耳
a027.jpg
常出現有白頭翁 烏秋 尖尾文鳥 小彎嘴畫眉 竹雞 並曾出現八色鳥的記錄

a028.jpg
湖濱與沙洲水岸植被生長狀況良好 往往可見到紅冠水雞 白腹秧雞等水鳥  
a029.jpg
是英雄祠~ 民國94年春月 由謝武賢先生率地方仕紳等所建造
       因早期有先民顯應 為緬懷早期先民 篳路藍縷 開拓墾荒
       所以建立此英雄祠 讓眾英雄共同鎮守 供人奉祀
       也保佑境內居民 四季平安 五福臨門 八節有慶
a030.jpg
其他備註:
一.梅花湖沿梅周邊為大埤 茅埔城 下湖仔三聚落.嘉慶年間,漳州,泉州,粵藉
  人士因拓墾所得的土地差異甚大,而發生衝突,再因漳泉械鬥由台灣西部延燒至
  噶瑪蘭,泉人數度與粵人,阿里史諸蕃聯合攻漳人不勝,粵人遂進入冬山鄉一帶
  開墾,並逐漸南進,墾至大埤及下湖仔.
二.以人力挖起礫石,取出泥肉,再將礫石囤入泥肉之下,整出良田,是客籍為人稱
  道的墾耕技術.
  梅花湖週邊是羅東溪洪氾區,每遇豪雨颱風,洪水將大小礫石沖刷而下,先民相
  信,礫石層下必有適於耕作的土肉,便以原始勞動人力搬移這片石海,接著大水
  將又將礫石沖刷而下.為了生存,他們仍週而復始搬移石頭,這讓早有良田耕作
  者,譏茅埔圍客籍居民是~憨猴搬石頭~.
  這些大量的石塊,取代茅草成為屋的牆,成為稻埕外規律疊成的矮牆~石埒~,
  使用石頭及堆疊也成了本區的特殊景觀.
三.梅花湖週邊村落於日據時己興築堤防,但有豪雨颱風,水勢仍直逼茅埔城河堤,
  威脅村民生命財產.面對天災,居民發展出拜陂(拜河堤)的習俗,及顧陂( 輪
  流看顧堤防)的防災方式.
  當河水可能暴漲或脫離原河道時,青壯年男性輪流出工,不分晝夜巡視,若遇告
  急,老弱婦孺先行避難,全村不分男女大小,一律參與搶救,直至大水退去.
  大光明圳開通前,因水源不足,村民輪流灌溉;水圳完成後,也輪流用水保障資
  源,也採換工方式種田,展現社區互助精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隻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